教育孩子要有好的情绪

有的家长在进行教育的时候,由于孩子学了很久都不能学会就会大发脾气,或者干脆没耐心不教了。这样极易对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不良习惯。因此,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良好的情绪状况,你的教育关系着孩子的发展千万别大意了。

  案例一:

6岁的玲玲在妈妈的监督下在小书桌上写作业,刚开始还是乖乖的,但是妈妈一转头去忙别的事情,她就把抽屉里面的小人书拿出来看。妈妈和玲玲一番“猫捉老鼠”后,妈妈生气了,大声批评道:“我再也不管你了,随你的便好了。”然后扭头就走。

宝宝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妈妈要丢下宝宝不管了,后来却又发现妈妈并没有真的丢下自己不管,这种看似空洞的威胁,会破坏孩子对他人的信任感,一个对世界缺乏信任的孩子很容易焦虑、易怒和胆小。

这种威胁不但不会增加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,反而会促使孩子把这些话逐渐不当一回事,他会感觉父母也只是说说而已。因此,父母请停止这些空洞的说教吧,没有力度的话还是不要说比较好。

  案例二:

考试卷子发下来,小华的数学还是不及格,每晚的补习作用不大,妈妈很生气便说:“笨蛋!没用的东西!怎么老是不及格。”

孩子年纪小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分父母话语的真假,因此他们往往会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大人的话,而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骂他笨,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老是犯错,学东西那么费劲。父母在气愤的时候骂孩子是笨蛋,在宝宝看来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否定,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。

孩子无形之中被家长贴上了标签,这种标签的作用会使得孩子有一种心理暗示,认为自己能力差,不如别人好,长期会使得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创。